诗词大全
/
/
叶清臣
/
贺圣朝·留别

贺圣朝·留别

·作者·

叶清臣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

再相逢何处。

标签:
  • 饮酒
  •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情感
  • 场景
  • 宋词精选
  • 惜别
  • 译文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

      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

      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

      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

      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

      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

      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语音
  • 注释

    1、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2、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

    3、几许:犹言多少。

    语音
  • 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时留别友人之作,具体作年难以确证。《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语音

猜你喜欢

  • 江南春
    · ·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游子吟
    · · 孟郊
    乐府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秋夕
    ·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寻隐者不遇
    · · 贾岛
    五言绝句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清明
    · · 杜牧
    七言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叶清臣

16篇诗词

1000—1049。宋苏州长洲人,字道卿。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累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盘龙汇、沪渎港入海,民赖其利。庆历六年,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诏问当世急务,清臣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多劘切权贵。擢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皇祐元年以侍读学士知河阳。有《述煮茶小品》。全宋诗叶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还为集贤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庆历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寻改青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七年,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同上书卷一六○)。八年,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同上书卷一六四)。皇祐元年,知河阳,未几卒(同上书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