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寒灰灭更燃。
夕华晨更鲜。
春冰虽暂解。
冬水复还坚。
佳人舍我去。
赏爱长絶缘。
欢至不留日。
感物辄伤年。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鲍照(约415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家境贫困,因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年),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466年),刘子顼因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被杀时,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同时,鲍照的文学成就存在一个聚讼千古的严肃课题,即鲍照是否梁陈宫体诗的先导或滥觞。对此,南朝梁的萧子显、宋代的张戒、近代的刘师培、现代的陈钟凡、陈寂亦等评论家基本持赞同态度;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钟优民等则认为鲍照诗与宫体诗存在本质区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