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戴复古
/
江村晚眺

江村晚眺

·作者·

戴复古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标签:
  • 写景
  • 古诗三百首
  • 译文

      落日的余晖照在江头的平沙上,

      潮水退了渔船停泊在斜岸边。

      一对白鹭站在水边上,

      见到人米赶忙飞进芦花丛中。

    语音
  • 注释

    1、眺:远望。

    2、平沙:指江边平缓的沙滩。

    3、阁:同搁,搁置的意思。

    4、斜:指潮退时小船在岸边横竖停靠的样子。

    5、白鸟:一种水鸟。

    6、一双:一对。

    7、临:本来作“到”讲,如“亲临阵地”、“双喜临门”。这里可引申为“在”。

    8、惊起:受到惊吓而飞起。

    语音
  • 赏析

      《江村晚眺》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夏秋的傍晚诗人站在江村边上向远处观望看到眼前景色而创作此诗。

      这是一首即景之作。诗的一、二两句,诗人以平静的胸怀去拥抱自然,以心明神畅的笔调去描摹人们习见的、却又崇高的自然美:傍晚时分,举目眺望,江水之滨,万籁俱寂,落日的余辉映照着开阔而平缓的沙滩,潮水退落之后,小小的渔舟搁浅在岸边。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诗句,却是主观情意与客观事象的自然契合。江水、落日,沙滩,小船,这些浑然天成的静态的事物所构成的画面,正是诗人冲破了功利观念的束缚,平息了精神激动之后,全力追求的境界。

      清人洪亮吉说:“静者心多妙, 体物之工,亦惟静者能之。”(《北江诗话》)卷二)试想,一个为功利所绊,耿耿于芥末琐事的人,是不会凝神专注地去发现大自然的真趣的。诗人们只有在一种虚静的心态中, 自我才能与审美对象充分交融。诗的第三句,作者在静无生息的世界里发现了生命的存在一对羽毛雪白的水鸟,静静地站立在水边。“临水立” 三个字,十分简约而形象地描画出了水乌瞬息间的神态。诗人为了同整个静的环境相和谐,不选择空中飞翔着的水鸟或水上戏游着的水鸟,而是用闲适而精细的笔触去表现静止的、休憩状态中的水禽,这便与前两句所描写的事物,构成了一幅格调统一的画面。诗的末句是全诗的传神之句,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使静的画面顿时有了动感。由于水鸟的“见人”,亦即诗人的无意中的介入,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白鸟受惊,倏忽起飞。颇有兴昧的是诗人让那一对白色的鸟儿,”飞入了 灰白的芦花丛中,这里像是随意写出眼前景色,并没有费什么力气去刻画或涂饰,但却给人留下了优美的悬想。有时在幽静沉寂的气氛中,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更静的效果。诗人善于转静为动,巧妙地通过白鸟的“惊飞”,反衬出了江村的宁静生活。这也许正是诗人浪迹江湖、布衣终老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总体来说,诗的上二句写江头落日、潮水、鱼船的景象;下二句是写水边的一双白鸟。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快、绘景如画、动静结合。

    语音

猜你喜欢

  • 静夜思
    · · 李白
    五言绝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小儿垂钓
    · · 胡令能
    七言绝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村居
    · · 高鼎
    七言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咏柳
    · · 贺知章
    七言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悯农
    · ·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戴复古

996篇诗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后裔有清尚书戴联奎。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