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曾巩
/
咏柳

咏柳

·作者·

曾巩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标签:
  •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春天
  • 咏柳
  • 柳树
  • 动植物
  • 季节
  • 目的
  • 讽刺
  •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

      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

      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语音
  • 注释

    1、倚:仗恃,依靠。

    2、狂:猖狂。

    3、解把:解得,懂得。

    4、飞花:柳絮。

    语音
  • 赏析

      《咏柳》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绝句。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语音

猜你喜欢

  • 静夜思
    · · 李白
    五言绝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小儿垂钓
    · · 胡令能
    七言绝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村居
    · · 高鼎
    七言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咏柳
    · · 贺知章
    七言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悯农
    · ·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曾巩

645篇诗词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